291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求订阅)(1/ 2)
答辩前,许秋打印了六份毕业论文出来,提前交给了材化的小班长,由他负责分发给几位答辩老师。
学校的打印店比较便宜,双面打印只要八分钱一张,要是放在外边的打印店,价格得翻上十倍,不过论文的封皮用的是特殊的纸张,比较贵,要十块钱一份,光是打印这些论文,加起来许秋一共就花费了一百多软妹币。
台下,几位答辩老师每人拿到了一本许秋的毕业论文。
周数学作为材化教研室主任,又是魏兴思的朋友,之前在元旦聚餐的时候还见过许秋一面,对许秋还是比较熟悉的,他看到厚厚的一本毕业论文,虽然诧异,但稍微考虑了一下,就想明白了,应该是放了好几个工作进去;于强作为辅导员,对许秋的情况也是很清楚;魏兴思就更不必说。他们三人都很淡定。
不过,另外的三位老师就没有那么淡定了,他们一边翻看论文,一边小声交流着。
教《材化化学》的老师说道:“本科生毕业论文怎么有这么厚?比上一个答辩的同学厚了有两倍之多吧……我看看,居然有120页啊!”
《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老师目光停留在毕业论文的目录上,补充道:“刚才看他PPT上说有四个工作,我还以为看错了,原来是真的。”
《高分子化学》老师隔着周数学,朝魏兴思说道:“魏老师,你这学生?”
魏兴思笑了笑,骄傲的说道:“其实,许秋还不止这四个工作呢,他最近刚发表一篇《自然·通讯》,还有一篇ACSEL上的综述,没有放进来。”
“本科生,就六篇一作,六篇二作,而且一作文章还有AM、《自然·通讯》这种级别的……”《高分子凝聚态物理》的老师感慨道:“这学术成果,比我们组几个博士生都强上不少啊。”
《高分子化学》的老师则在心中暗想:“我们组三年发表的高质量文章数量,都没有许秋一个本科生一年的多……”
这话他自然是没有说出来,实在是难以启齿,不过他看向许秋的眼神变得热切许多,心中盘算着:“要是能够把他……”
魏兴思很快发现了《高分子化学》的老师的不自然,笑着直言道:“你就别多想了,许秋现在已经是我的直博生了。”
《高分子化学》的老师顿了顿,无奈道:“哎,我怎么就收不到这样的学生。”
其实,他现在是有机会抢学生的,毕竟许秋还没有正式入学,有很多的操作空间,哪怕在入学后,也是可以更换指导老师的。
不过,科研圈子都是要脸要皮的地方,除非是那种有直接利益冲突的两人,不然一般不会做到抢学生这种程度。
因此,在魏兴思强势表态后,《高分子化学》的老师也没了其他的心思。
下面的老师们交流声音虽然不大,但许秋还是隐约能听到的。一方面,讲台距离第一排座位非常近;另一方面,这个答辩汇报对许秋来说压力不大,哪怕他闭着眼睛,不看PPT,都能讲出来,因此他也没有投入全部的注意力。
许秋面不改色,语速微微加快。
此时,他已经讲完绪论部分,开始讲第一个工作:
“这是我发表在AM上的工作,我设计、合成了一种高结晶性的聚合物给体材料PCE11,它与传统富勒烯衍生物材料PC[70]BM结合,制备的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最高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1.11%……”
另外三个工作一笔带过:“PCE11材料的原始材料,PBT4T的开发工作,发表在了ACSAMI,基于PCE11的侧链调控工作,发表在了AEM,此外,还有一个基于柔性衬底的工作,发表在了《大分子》上……”
“这是我在本科期间获得的学术成果,发表的文章……”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魏兴思教授,感谢各位答辩老师参加我的毕业答辩。”
许秋演讲结束后,周数学掐停了秒表,说道:“时间把控的非常好,九分四十秒,各位老师们有什么问题吗?”
几位老师翻看着许秋的毕业设计,没有人发言,他们刚才一直在聊天,完全没有认真听许秋的汇报……
周数学只好亲自出马,说道:“简述一下有机光伏领域,目前你认为最主要的问题。”
“目前,最主要的问题……”许秋重复说了一遍,考虑了片刻,侃侃而谈道:“就是有机光伏领域的光电转换效率,相较于传统无机硅太阳能电池,以及新兴的钙钛矿光伏器件,仍然比较低。”
“从短路电流密度的角度来看,一方面,受限于有机光伏材料的激子吸收,导致的光吸收范围比较窄,另一方面激子扩散距离较短,难以制备膜厚超过200、300纳米的厚膜,通常有效层的膜厚仅为100纳米左右,进一步提高了光吸收损失。”
“从器件开路电压的角度来看,传统富勒烯体系的能量损失比较高,且需要超过0.3电子伏特的HOMO/LUMO能级差作为驱动力,才能够实现有效的激子拆分。”
周数学点点头,追问道:“那你觉得接下来的改进方法是什么?”
许秋继续道:“开发非富勒烯受体材料,一方面弥补了传统富勒烯材料几乎不吸收可见光的缺点,另一方面有实验证据表明非富勒烯体系的能量损失以及驱动力要求方面和传统富勒烯领域不同,有机会同时提高短路电流密度(Jsc),而不牺牲开路电压(Voc),打破传统富勒烯领域Jsc和Voc的跷跷板关系……”
提示:本小说不支持浏览器转码阅读,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转码阅读既可正常观看!